在车里看个球而已,别骂了 | 爱范儿-尊龙凯时官方网站
北京时间 11 月 20 日晚,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幕,面对这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会,车企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「破圈」的机会。
率先「开球」的是理想。当天上午 11 点,理想汽车为球迷们带来了「理想专属观赛包厢」,掀起一阵「我就不在家里看世界杯」的热潮。
这边有人把「车和家」变成了「车和球」,隔壁吉利不服气啊,书福哥赶忙约上网易 ceo 丁磊,在极氪 009 里看了一场球赛。当然,也「顺便」录了一条广告。
▲从泛白的屏幕来看,这张图做得确实有点赶时间
嫌车里的屏幕小?接个投影仪嘛!哪里有白墙,哪里就有绿茵。
如此「脱裤子放屁」的伪需求,自然引来了一阵冷嘲热讽:
你是有家不能回吗?
你的家庭地位就这么低吗?
躺在沙发上看球不舒服吗?
家里的大电视看得不爽吗?
酒吧的氛围不比这好?
……
但电车车主们可不这么认为:
家里有老婆孩子,在家里会打扰到他们。
我一个人在车上看球更自在,想怎么吼就怎么吼。
车上的按摩座椅也很舒服。
我车上可以多机位看球赛,你那电视可以吗?
不聚集!不扎堆!疫情防控不放松!
……
仔细一想,好像两边说得都有点道理,所以,「在车里看球」到底是不是伪需求。
相对而言的「伪需求」
身为汽车编辑,身边向我寻求购车意见的朋友自然不在少数。通常,我都会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,来推荐合适的车型。
想要大空间的,总不能给他推荐两厢小车;看重驾驶乐趣的,也不能给他推荐 mpv;强调车机智能化的,当然是推荐自主品牌。
所以说,同样是 30 万元,我推荐购买的车型,和我自己的选择,往往并不相同。说白了就是那句话:
你买我推荐,我买我不买。
正所谓「各花入各眼」,你眼中的伪需求,也许就是他人的白月光。这并不是说「伪需求」这种东西不存在,只是在多数情况下,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个相对的「伪需求」。
以车载音响为例,有些人只是听个响,但花上 9 万块钱选配柏林之声的也大有人在。这是消费层次的不同催生出「相对伪需求」的典型例子。
另一方面,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导致「相对伪需求」,比如自动泊车。
买车前:「哇这个功能好,我以后每次停车都要用它。」
有些人买完车就会发现,自动泊车能解决的车位,他也能轻松泊入;那些他搞不定的车位,自动泊车也没辙。这时,在别人眼里,他就是那个「冤大头」。
但不能否认的是,对于一些停车技术一般,或者是不喜欢停车的车主来说,自动泊车却是一个极为有用的功能。你能说这是伪需求吗?不能。
在车里看球也是同样的道理。密闭的独立空间、优质的车载音响,再加上舒适的按摩座椅。
这个时候,你喊得再大声,你老婆都不会管你。
我们需要更多的「伪需求」
心理学家亚伯拉罕·马斯洛认为,每个人都有 5 层需求,从低到高依次是: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受尊重的需求、自我实现需求。
当第一层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,再过多地追求那一层的需求,也不会感到愉悦,只有追求更高一级的东西,才能获得同等的快乐。
这就是著名的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」。
人总是贪婪的,当你拥有了一辆车,你可能会追求更好的动力、更大的空间,又或者是更软的悬架。
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须品。
这不是鲁迅说的,是爱迪生。
华西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,对于汽车座舱来说,2012 年和 2017 年是两个分水岭。在这三个阶段里,汽车座舱分别经历了「安全为主」、「被动智能 安全」,与「主动智能与服务」三个阶段。
主动智能与服务,在车里看球赛算不算?
另一方面,车辆的使用场景和需求从哪来?一部分来自于种子用户,但绝大部分都来自产品经理的创造与拓展。
顾客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。
这也不是鲁迅说的,是乔布斯。
顾客不知道,产品经理得知道啊。举个例子,马斯克(虽然他是 ceo)就很喜欢往特斯拉里塞各种游戏。
是的,他就想让你在车里打游戏,而且一般的休闲小游戏还不够过瘾,他想让你在车上玩《巫师 3》、《赛博朋克 2077》这样 3a 大作。
大洋彼岸的索尼和本田也有着类似的想法,两家公司在今年 9 月成立了一家名为 sony honda mobility 的合资企业,计划围绕音乐、电影和 playstation 5 打造一款电动汽车。
负责人 izumi kawanishi 很有信心。他认为,论游戏,特斯拉玩不过索尼。
你也许会觉得,在汽车上比拼游戏质量,方向错了。但其实他们都没错,一旦汽车真的可以实现自动驾驶,车内的娱乐将变得至关重要。
这里的问题在于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为了打差异化,产品经理们自然就把目光放在了智能座舱上。
所以说,先不要急着批判各种所谓的「伪需求」,至少在当下,游戏和球赛都能很好地打发漫长的充电时间。
但你要说为了这个功能而选择这辆车,那还是家里的大电视比较香。